根据疫情前的《2019年世界幸福报告》的数据,15-19 岁和 20-24 岁的中国人自我报告的幸福感最高,此后幸福感一路下滑,在中年时期跌入谷底。
如果从人生任务来看,许多人也是在读大学时收获了最快乐的时光。在这段青葱岁月里,大学生们物质上还不富足,但也拥有了很多——期待已久的梦想、无忧无虑的心灵、年轻的身体、自由的时空,以及第一次完全由自己主导的生活。
但最近几年,新闻媒体报道和社交网络里的大学生们,似乎不如以前的大学生快乐了,许多人不社交、不谈恋爱、缺少自理能力、一上大学就卷实习,把大学活成了高中。
如果这样的大学生活不够圆满,那么美好的大学生活应该是怎样?大家的高光时刻和难忘回忆是怎样的?
我们分析了虎扑社区的“大学生活评分”榜单,其中包含用户对大学生活里 1000 件事情的打分。
在这个网络社区里,男性用户占据绝大多数,榜单也只代表一部分民间声音,但这些真实的吐槽、宣泄和怀念被剪辑在一起,就像一部记录普通大学生四年生活的短剧,内容短小,剧情有的离谱,有的无聊,但仍然让人共情——
大学生活林林总总,但最终无非就是关于吃喝玩乐学等 11 个方面。在所有事情中,校园/班级事务的平均得分最低,仅 2.97。若不是因为最低也得打 2 分,恐怕会有不少 0 分。评论里大家也纷纷吐槽,无聊无趣、毫无意义、荒度时间,“导员在台上讲,我们在台下玩,大家都很开心。”
除了班会以外,让一些学校和学院的同学更破防的是,原来上了大学也要上早读、晚自习,甚至做早操。
学校的初心虽好,但大学生们并不领情。一篇发表于 2020 年的论文调查了广东梅州的嘉应学院 470 名在校大学生的早读课堂,57.45% 的人早读在玩手机,46.81% 的人把早读地当吃早餐的地方,还有 44.68% 的人认为早读课堂就是各种活动在搞宣传。有早课的学生更无奈,要么跑步结束来不及吃早饭直接去上课,要么打个卡趁早溜走。
例如,广东工业大学从 2023 级本科生开始,发文规定集体上早晚自习。但在该校贴吧上,有同学表明了自己只去了一周;有同学说刚开始兢兢业业上自习,到了下学期开始大家心照不宣地就不去了;也有过来人说大一逃晚自习被辅导员要求写检讨书,但第二年都还没交。
有些幸福是苦尽甘来、播种后的丰收,比如“大四下上岸或已找到工作”“考完试后收拾东西”“比赛后获奖”“看宋浩(B站‘高数男神’,山东财经大学副教授)”。有些幸福充满氛围感,也极其适合 INFP 型人格,比如“宿舍窗边看落日”“一个人安静观影”“戴着头戴耳机听音乐”。
但,上面这些小而美的“小确幸”虽然平均分都超过 9 分,但参与评分的人数没有超过平均值。对于虎扑上最广大的人群来说,大学生活里的幸福就是稳稳睡觉、有人签到、回家放假。
这样的幸福有多具象呢?“无课 无尿 不饿 满电 下雨”“雪天,下午,床帘”“有耳机有纸”“睡午觉,11 点睡到 20 点”......甚至有人说宿舍比家里更有安全感,在宿舍才能一秒入睡。
不过,在宿舍安稳睡觉的前提是不被室友吵到,如果“听到室友的翻书声就很窒息”。
寝室室友,是大学里除了朋友和老师以外,最能影响大学生活幸福感的人。本科老师大多只在期末掌握“生死”,室友则是需要朝夕相处的人。
澎湃新闻曾发布的发现,宿舍关系最可能在大二上学期的时候下降至冰点。而在大家看来,想要宿舍关系好,首先是要“互相包容”,其次是“没有人有太奇葩的行为”,认可的人占比分别达到 73.6% 和 64.5%。
但当天南地北的室友聚在一起,奇葩行为和不合拍的习惯就成了种种矛盾的起点。2.4 万网友共同给“与室友发生矛盾”打出了 2.4 的超低分。
“你敢信,室友背地里把寝室所有人骂了个遍,不是歧视这个同学就是歧视那个”
生活习惯上的不适应已经让许多人难以忍受,还有个别偷东西、把室友当情绪垃圾桶的人,放在哪里都是让室友“炸裂”的存在。
而如果足够幸运,能遇上合拍的“神仙室友”,收获的不仅是和谐的宿舍关系,还可能有一起看电影、打游戏的同伴;一起聚餐、唱歌的搭子;一起聊八卦、聊世界观的挚友。
对于大学老师,大家的感谢远超于怨念。只不过,不是感谢老师认真授课,而是感谢老师提早下课,以及期末时手下留情。
但也有老师躲不过被“打差评”。评分最低的是“学生讲课老师听”,“学生做 PPT,老师听,学生评价,老师还在听,最后拿工资的是老师。”
网络上有人总结:1.老师上课照着 PPT 念,内容好几年没换过;2.喜欢让学生讲作业,老师每节课只点评几句;3.喜欢讲之前的辉煌经历;4.上课不点名,期末考试开卷且分数很高,如果一门课满足了以上特征中的几个,大概率就是一门“水课”。
四年很长也很短。许多人会在舒服且规律的日子里被温水煮青蛙,等到了大三、大四的转折时刻,才突然醒悟过来,发现同班同学之间已经拉开了很大差距。
有的大学生几年刷了几次,才终于过了英语六级和计算机二级;也有人一次就拿下,并且顺利拿下了法考、教资考试等;大多数大学生还在向父母要生活费的时候,已经有人靠奖学金、业余兼职等,拿下人生的第一小桶金。
我们根据每个被打分事项里,打 10 分和打 2 分的人数比值,发现在要不要谈恋爱、考研、参加学生会、校外租房等问题上,支持和不支持的人都很多。
以考研为例,2023 年全国只有 35% 的人上岸(按实际参考学生算),许多考研党仍然把研究生看作实现高中未竟的梦想;也有一些研究生的考虑更加实际,以考研为跳板,成功转专业或转行;还有上岸的研究生已经后悔了——“该去考公的”。
除了同一件事,因为经历或结果的不同,而带来截然不同的评价外,有时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:同样一件事,我做可以,别人做不行。
网络上曾经流传着一份由上海交大毕业生自发撰写的《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生存手册》,其中写道:“放眼望去本科期间将是你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最自由、机会成本最低的四年,你没办法‘grasp all and win all’,但应该走出属于自身个人独一无二的道路。”
答案因人而异。有人最大的遗憾是大学单身四年;有人懊恼没有出国留学的经历;有人感觉自己的大学生活太过平淡无味;也有人感怀没有正真获得想象中的毕业典礼和毕业照,在云上给大学画了句号。
在虎扑上表达了惋惜、后悔之意的评论里,被提到最多的事情是在宿舍睡觉、玩手机、打游戏。
此外,也有人后悔没有早点开始翘课。虽说翘课的行为绝对不应该被提倡,但除了绝大多数因为偷懒、盲从等原因而翘课的人以外,也有少数人选择去做一些自己认为更有意义的事情。比如,一位虎扑网友说自己常常翘课去听大佬的讲座,“感觉是大学最有用的事”。
有时候,让大家认为后悔做过或者晚做的事情,不一定只是没有好好学习、拿到高绩点、得到保研资格等等。社会的磨练和年龄的增长会让人们明白,评价一段大学生活好还是坏、满意还是不满意的标准,可以是多样的。甚至,在不同阶段去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,也会有不一样的答案。
《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生存手册》中也提出了一些“残酷”的现实:大学生们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机械的学习方式从高中带进了大学,却看不见效率有多低下;按照学校的规划循规蹈矩地学习和休息,可以自由支配的业余时间会少得可怜;有人精心钻研选课和上课如何提升绩点,却没意识到其他更有效的方法,以及绩点的长期价值究竟大不大......
遗憾的是,多数人身处大学里的彼时彼刻,只能依靠直觉和有限的经验行动。等到心智更成熟后回头来看,难免会有一些遗憾和怀念。
只是,如今大学生的压力相比过去,可能有过之无不及。毕竟,2024 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 1179 万人,比去年又增加 21 万人。年轻的大学生们去思考和实践自己想要的大学生活,还能有多大的自由?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独行侠8人上双113-97复仇快船!欧文25中6,哈登19+8+7失误
20年之耻!59岁弗里克跌下神坛:7轮1胜,41天丢16分 即将掉到第3
残暴5-1!阿森纳3天内2杀水晶宫 7轮不败距榜首3分 9号锋霸2场5球
消息称苹果明年推出配备7英寸显示屏的“HomePod”,搭载A18芯片